1. SCI写作
写作非一日之功。前期要阅读大量文献,并将阅读文献做一个小记,这样不会出现读完后一点儿印象都没有。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参考文献选用打下良好基础。因为你引用参考文献时要有针对性,不能乱引用。比如说你在 Cell 中读到 1985 年 Blackburn E H 女士与其博士后 Greider CW 发现了端粒。那么你就记录一下,用到的时候很方便。
2. SCI定位
稿件分为综述性文章与实验性文章。投稿时对自己的有一个准确的定位,这就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,掌握目前该领域研究到了什么状态,研究的热点是什么。你的工作对当前研究有什么意义。
期刊是读者交流的主渠道,很多科学家在从事类似研究,有很多未解决问题困扰着他们,如果你的研究能对这些困扰提出一个论据,哪怕是一个细小分支。你的这篇也可以投一篇 IF 较高的期刊。
![SCI的发表技巧有哪些? SCI的发表技巧有哪些?]()
3. SCI选定期刊
稿件定位后,就开始选择期刊了。选期刊怎么选? 在 Google 上搜索? 那真是海底捞针了! 推荐大家每人拥有近 3-5 年的影响因子表格。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的变动不大,在 Excel 表格内将采用 IF 升序或降序的方法排列。
如果你觉得你的文章可以投稿到 1 分的期刊,那么你就在 IF 为 1 的期刊列内搜索,找到生物学、医学、药学领域的期刊,一次多找几个。然后到期刊的官方网站去看该期刊的征稿范围 (Scope),范围准确。
4. SCI在线投稿
现在 Elsevier、Springer、Wiley 这些数据库等均采用在线投稿的模式,所以投稿者需对投稿系统有所了解。次投稿由于不熟悉投稿界面,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,这个多操作几次就熟练了。
每种期刊的系统不同,但是原理是相通的。一般在投稿时会需要写作 Cover Letter,这个需要事先写好,到时候复制、粘贴就可以了。后续的交流主要是通过邮箱进行,所以邮箱是常用邮箱。这个很重要。
5. 文章审理
一般情况下,投稿一周内会收到期刊编辑的邮件,会告知你的稿件已经给了审稿人。文章审理工作就此开始了。审稿人对你的进行评述,然后将意见反馈给期刊编辑,后者将意见反馈给你。
6. 接收
文接收后的工作,就是移交版权 (你将出版权出让给期刊)。这时候官方的互动就不是你的事儿了,导师会跟那边交流。需要你的他自然会去找你。
课题设计、基金申请、文章润色、实验外包 基尔顿生物欢迎您的咨询!